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朝领路人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昭回靖恭坊,有一座一品府第,大门上方的镏金匾额上书‘李府’二字,这是内阁阁员李东阳府第。

李莹到来,守门的家丁满脸笑容,热情万分,不用通禀就把李莹请了进去。李莹转过巨大的屏风,来到院里,只见一个美丽成熟的妇人正在院里等着她,妇人快步上前,向李莹盈盈一福,笑道:“见过姐姐。”

这妇人正是李东阳的妻子朱氏,是成国公朱仪之女,与李莹是好闺蜜,而程敏政和李东阳又是好基友,两家是通家之好,程敏政比李东阳大一岁,因而朱氏叫李莹姐姐,李莹叫朱氏妹妹。李莹握着她的手,笑道:“妹妹快勿多礼。”

朱氏握着李莹的手,笑道:“多日未见,姐姐可好?”

李莹笑道:“好着呢,要是妹妹能多来走动走动,有人说说话,那就更好了。”

两人牵手而行,进入客厅,朱氏吩咐丫头送上茶水,道:“姐夫下狱,姐姐此来可不是陪我说话聊天吧?你有何事,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帮你。”

朱氏和李莹多年好闺蜜,程敏政和李东阳也是好基友,两家的关系好得不得了,程敏政下狱,要是能帮上忙,朱氏一定乐意。

李莹轻呷一口热茶,放下茶杯,笑道:“多谢妹妹。妹妹,我此来是找妹夫的,不知妹夫可在家?”

朱氏轻摇螓首:“你是知道的,东阳心系天下,一天从早忙到晚,脚不沾地了,哪会在家呆着,他呀又去宫中了。”

李东阳勤于政务,少有休息之时,在宫里一点不意外,李莹忙站起身道:“多谢妹妹告知,我这就赶去宫中见妹夫。”

朱氏站起身,道:“看来有大事,我也不好拦着你,这样吧,我与你一起去。”

如此甚好,两人牵手而行,上了李莹的马车,肩并肩坐好,朱氏问道:“姐姐此来找东阳,有何事?若是能说就说,不能说就不要说。”

李莹笑道:“妹妹与我少小相识,敏政与东阳是知交好友,没甚不好说的。是这样……”把傅瀚陷害程敏政之事说了。

陷害程敏政这事太吓人了,朱氏就没朝这方面想过,乍闻之下,哪敢相信,满脸震惊:“姐夫神童出身,少小成名,家世了得,望重天下,更是帝师,傅瀚哪来的胆子陷害姐夫,他就不怕抄家灭门?”

李莹扶额,道:“此事我也不敢相信,他会做出如此恶毒事,可就是这样,不敢不信。”

朱氏名门出身,才情不凡,在经过短暂的震惊后,也想明白了:“傅瀚出身微贱,若能当上礼部尚书,就是位极人臣,泽被子孙后代,此是大利也,冒此奇险也是值了。”

朱氏脸色阴沉:“傅瀚如此恶毒,竟敢陷害姐夫,岂能让他得逞?姐姐但请宽心,我会让东阳上书,为姐夫开脱,救姐夫出囹圄。”

李莹说明来意:“我此来,不是要妹夫上奏为敏政开脱,而是要东阳去做个见证人。”

朱氏糊涂了,好看的眉毛微微一拧:“见证人?此言何意?”

李莹把打草惊蛇这事说了,朱氏大是赞赏:“姐夫不愧是神童出身,真是好手段,竟然想到如此妙着。”

这是程堂做的,并不是程敏政的主意,李莹想要说清楚,转念一想,就是她要说,朱氏也不会信,谁叫程堂醉心于工匠之道,不理他事呢?

两人说着话,朝北安门赶去。北安门,是皇城的北门,离昭回靖恭坊不远,没多久就到了。两人出身名门望族,再加上程敏政和李东阳是朝中大臣,面子不小,守门的锦衣卫倒没难为两人,要二人等着,立即派人去禀报李东阳。

李东阳长相俊美,是一个美男子,头戴乌纱帽,身着绯袍,正在内阁公干,一听夫人携李莹找他,就知道有大事,忙向首辅徐溥告假:“首辅大人,贱内前来,必有要事,我去去就回。”

坐在上首的首辅徐溥快七十岁的人了,须发皆白,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无有不准,满脸笑容,道:“去吧。家里的事办好再回来。”

李东阳告声罪,快步离开,赶到北安门,与朱氏和李莹见礼,笑道:“嫂夫人但请放心,大哥这事不是甚大事,陛下把他关进大理寺,只是为了平息一下舆情。我已经向陛下上书,为大哥开解,要不了多时,他就会放出来。”

鬻题案漏洞太多,但是舆论压力太大,弘治把程敏政关进大理寺,是为了给舆情一个交待,等风头过了,舆论压力小了,再放出来就是了。

李莹很是惊讶,到现在为止,李东阳都没有想到这是傅瀚的毒计,这反应也太慢了。转念一想,程敏政不也是这样吗?要不是程堂提醒,说不定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冲李东阳盈盈一福,李莹道:“谢妹夫关心。可是,眼下这事已经火烧眉毛,敏政已到生死存亡关头。”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嫂夫人是关心则乱,你放心吧,大哥不会有事的。”

李莹把傅瀚陷害程敏政的事情说了,为了让李东阳相信,把刘辰禹抓住无赖儿逼问的事情也说了。

李东阳满脸震惊,一脸的不信:“傅瀚?大哥身负高行,更是帝师,在朝中的影响极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