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朝领路人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吕纯这些太医都验为无毒,只有李言闻认为有毒,他的话犹如平地一声雷,震惊当场。

李广眼里快速闪过一抹杀机,这个李言闻竟然不把他的话放心上,不听从他的安排,依实上奏,此人留不得,得找个机会杀掉李言闻。

程堂很是赞赏,不愧是李时珍的父亲,能够扛住巨大的压力,据实上奏。

欣赏李言闻的不仅是程堂,还有李莹程壎康海等人。

程敏政脸色一直很平静,他和李言闻是忘年之交,两人交情不错,他对李言闻很是信任,果然不出所料。

要是弘治相信李言闻的话,那么自己就要倒霉了,会落得个欺君大罪,那后果太严重了,吕纯急了,脸一板,断喝一声:“李言闻,你休得胡言,此酒明明无毒。”

那些验为无毒的太医们,都是被李广的爪牙威胁过,捏住了他们的把柄,不得不站到太监这边,绝对不能让李言闻取信于弘治,齐声喝斥:“李言闻,你年纪轻轻,医术不精,休要胡言乱语。”

李言闻脸色平静,抱拳行礼道:“李言闻虽年轻,但出身医学世家,家学还行,医术过得去,我敢说此酒就是毒酒。”

他这是不把吕纯这些太医放在眼里,吕纯他们大怒,吕纯喝道:“我吕纯也是出身医学世家,少小行医,济世救人,活人无算,还未出过差错。”

吕纯的医术的确高超,要不然的话,不可能成为太医院院使,掌管太医院,不少人相信他,就是弘治也是重重颔首。

李言闻却是激昂昂道:“吕大人的医术自是精湛,可是行医之人,谁敢言无差错。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前年太康公主病重之际,吕大人就与太医们有过一场大争论,争论该当如何行医,保住太康公主。”

太康公主就是弘治的小女儿朱秀荣,前年患上痘症而死,关于如何医治她,吕纯和太医们有过一场大争论,各有各的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事弘治是知道的。一经李言闻提醒,弘治就想起了自己可爱的小女儿,眼圈儿泛红,道:“李言闻说得不错,医术再高者,哪怕是华佗转世,也不敢言无差错,吕纯言辞夸大了。”

这也是弘治,虽然被勾起了伤心往事,却是没有发火,迁怒于人,程堂微微点头,对弘治的人品还是很认可的。

吕纯脸色有点难看,可弘治金口玉言,定性此事,他不敢再说,忙请罪道:“陛下,是臣失言,臣失言。”

吕纯掌管太医院多年,尽心尽力,弘治很是信任他,不会在这事上为难他,道:“记在心上,以后休要大言。”

吕纯口称受教,道:“李言闻,银针验毒并未变色,这足证此酒无毒。你要是认为我的银针有问题,那么这些同僚的银针你总不能认为也有问题吧?”

用银针验毒不是吕纯一人,而是一大帮太医,结果都一样,银针未变色,这事很有信服力,弘治颔首,认可这说法。

认可吕纯的不仅有弘治,还不少大臣,就是首辅徐溥也是赞同。

李言闻却是摇头,道:“银针验毒多用于砒霜,有毒无毒,一验便知,但是世上毒药千千万,不只砒霜一种毒药,在砒霜以外的毒药,用银针很难验出来。”

群臣虽然不是学医的,但是就中不乏学识渊博者,深知李言闻说得没错,银针试毒多用于验砒霜,砒霜之外的毒很难验出来。正如李言闻所言,世上的毒药千千万万,区区一根银针想全部验出来?做梦吧。

程堂轻轻击赏,非常赞赏李言闻的话,银针试毒纯属巧合,多用于砒霜,但是银针并不是与砒霜发生化学反应。

砒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剧毒,毒性大,易获得,因而应用也广,其化学成份是三氧化二砷,这是致人于死地的剧毒成份。但是三氧化二砷并不与银发生化学反应,根本无法查出是不是有毒。之所以银针试毒在中国古代盛行,那是因为古代的提炼技术不行,砒霜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杂质,这些硫化物杂质与银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银这种黑色固体,附着在银表面。可以据此判断,是不是有毒。

程敏政率先表态,道:“陛下,李言闻所言极是在理,臣赞同。”

李东阳抱拳行礼,道:“陛下,臣虽不是医国圣人,对医道还是有所了解,银针验毒如变色,必有剧毒,如不变色未必无毒,李言闻之言是也。”

程敏政是朝中大臣,是帝师,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李东阳是内阁阁员,人品没问题,还是神童出身,学识渊博,他们的话很有份量,不少大臣赞成,道:“臣等附议。”

弘治也知道银针试毒的弊端,听了群臣的话,深以为然,道:“也是这理。”

听了他的话,吕纯一颗心快蹦出来了,求助的望向李广,希望李广出手相救。

李广很是平静,道:“陛下,李大人的话有理,银针不变色未必有毒,但也可能无毒。对吧,李大人?”看着李东阳。

这是实情,虽然在这时候承认不太好,李东阳没法否认,道:“李公公所言在理。”

李广抱拳行礼,道:“多谢李大人。”

扭头看着李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