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简记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的临安东郊百余里外,有一个村子叫苏唐村,建在一座叫乌山的山脚下,这村里除了姓苏的就是姓唐的,因而得此名。

而此时在乌山山脚下一块荒地上,一个二十出头、一米八身高的翩翩少年对着一位老人说着“师父,这肯定是僵尸所为,以我现在的本事当能除了此物,小师弟那边既然有事,您就先过去吧。”

“也罢,那这里就交给你办了玄光,办完这里之事你便来与我们会合。”说完老人又看了看身旁一个十五六岁和老者一般高的少年说“玄清,你和为师去你小师弟那边吧。”

老人身边的二人口中纷纷应了声“好”,老人便和那十五六岁的少年走了。

这三人正是七年前曾在凤凰村出现过的萧老道师徒三人,一晃七年过去了,萧老道似乎完全没有发生变化,倒是他那二个徒弟却是长大了。

至于乌山下这苏唐村的事,要说就该从这说起。

这年头农村已经不流行集体了,都分了单干地,有勤快种地的,也有那懒惰无食的,苏唐村里也有三个懒惰之人。古话说臭味相投,这村里的三个懒惰之人就玩在了一起,还结拜了把兄弟,老大叫唐志三十八岁,老二苏华三十五岁,老三苏兵三十四岁。

懒惰之人既然不种地,又要吃饭怎么办呢?偷不现实,这个年代的人都穷的紧,所以家里的一些米粮之类的都是放在自己睡的屋子里盯的紧紧的。

有一天中午这兄弟三人在老二苏华家聚,老二苏华非常郑重的说“大哥、三弟有件事我想了很久,可能会有些危险,但是能赚到大钱,你们想听听吗?”

听到“大钱”二字,唐志和苏兵双眼放光的看着苏华便道“什么事你快说,只要能赚到钱,危险点不怕什么。”

“你们知道我祖上是摸坟的,古时候一般人家死人后,死了也就死了,坟里也就一副棺材一套寿衣。可古时候的有钱人或是大官死了,坟里一般都会有大把的陪葬品,比如金银玉器之类的,值钱的很。”苏华看着二人的表情也是一脸激动。

“对的对的”唐志闻言应着苏华,一旁的苏兵也是连连点头。

看了二人一眼,随后苏华进房拿了本书,出来后翻着书说着“这是我爷爷的一本记事本,我最近闲的没事翻开看了看,发现了这个你们看。”说着就指着书翻开的那页。

那页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我爹说他们兄弟三人在乌山发现一座大墓便进去了,应该是前明宦官魏忠贤的阴居,可最后只有我爹活着出来了,还交待我永远不要碰这座墓。他老人家走时我还是从他口中问出这墓的入口就在小镜湖中,我便在这小镜湖找了几日,终于在水下靠乌山的湖壁上发现一处可移动的石门。不论吉凶我打算进去探探,如果我能活着回来,这些记录我会撕掉,万一我回不来了,后辈断断不可冒险来寻此墓。”

三人此刻均是一副财迷脸,看到这段话后,印在脑里的只有前明魏忠贤的墓,在后面这片乌山,入口在乌山下的小镜湖里。

“魏忠贤呀,那相当于是皇帝了,他这墓里肯定是很多值钱东西,我们三兄弟一同下去取些出来就发大财了。”唐志哈哈大笑了起来。另外二人听唐志这一说,也是跟着大笑了起来。

唐志笑止,又对着苏华说道“二弟,下墓要准备些什么呢?”

听唐志这一问,苏华摸了摸头尴尬道“我爷爷去的早,我爸也从来没教过我盗墓之事,这些事我也不是太清楚。至于下墓要带些什么?锄头、铁镐、手电应该是要带的吧。”

“嗯”了声,唐志点了点头说“带这些应该也够了,什么妖魔鬼怪的我不信,今晚我们先去探探路,看看是不是有那个石门,如果真有我们就准备行动。”

苏华和苏兵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三人均都是一脸的兴奋。

当天夜里三人就去了小镜湖,照那记事本的记载没多久就发现了那道石门。靠着乌山的那面山壁,水深约有五六米,那道石门在水下四米左右,正方形,约一米长宽。

石门很厚重,在表面的左侧有能容下半只手的二个空凹,唐志把两只手放在空凹上,朝右一使力,那门就开了,然后又把那石头向左一使力,又关上了。

三人看到此门后,便出水来到苏华家商量了一番。

第二天晚上,这三人又来到了小镜湖。一人拿着锄头、一人拿着铁镐、还有一人拿着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的手电筒三个。

一路无话,三人对视一眼便纷纷下水了,轻车熟路的来到昨天发现的石门处,拉开石门后三人进入了那斜上的石踊道,最后进来的苏兵把石门顺手一关就去追前面那二人了。

石踊道里全是水,这斜上的踊道莫约有七八米长,所以很快三人便顺着水在那斜上的踊道里浮了上去,浮出水面一尺高是一个平台,三人摸黑爬上了那平台,苏华拿出塑料袋里的一只手电筒,按下了开关。

四周照了一圈,才发现这是一间小石室,什么也没有,小石室有道门,门也是石头做的,是打开着的,苏华拿着手电看着一旁的唐志。

唐志起身拿过苏华手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