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城向南二十里,有一座朔方城,天下士子称其为京都第二,捧杀之心可见一斑,但却又证明了朔方城的锦绣繁华。一座颇有江南韵味的镇北王府坐落于朔方城北街,据说这是镇北城大公子年少时按照大旭画圣顾恺之所绘的一副水乡图设计而成。

未见江南三分,却有神韵七成。

除了这镇北王府外,还有一处也颇具江南神韵,便是那朔方城中街的那座惊鸿楼。此地曾被儒家一位书院君子誉为“风花雪月人间第一处”,楼中女子个个貌美如花,肌肤胜雪,不仅有江南女子的柔情似水,也更具塞北女子的豪情爽朗,二者兼备,别有一番风情。

事后这位“大放厥词”的书院君子便被自家先生罚在书楼禁足,抄书千余。

朔方城的读书人故常常以此为借口流连于此楼,不愿离去。倒也并非只在意那男女之间的风月事,早年间,这楼中不乏有文辞造诣极高,气质不凡之女子,行酒作诗之际,便常有名句佳作流传于世。不过世事无常,原本的高雅之所,也渐渐沦为笙歌糜烂之地。

朔方城有位自中州而来的失意穷酸秀才,名为徐睿,连年科举,却屡试不中,随沉浸于听歌买笑之中,常与此间女子笑谈诗文书画,极喜为佳人填词。

此人曾游学于南国,阅尽江南绝色女子,后回到中州,科举无望后,求道于天地中央那座历史“极为”悠久的十方阁,得阁中一书生亲授十四字“不求文武,只寻风月,可评人间绝色”。最后来到朔方城,于惊鸿楼特书胭脂榜,品评天下美人。主榜十人,无一不是天下绝色。此榜以南国公主秦晴也色甲天下,位居榜首。

天下间无人质疑那榜首之位,倒是对之后九人排名略有质疑,争议不断。南国公主之后九人便属这惊鸿楼的花魁宋珺宓争议极大。

天地七十二州,中州占去二十四统称为一州;南国有大小王朝十二,一国一州共分十二州;东海鲛人一族分去九州之地;然后便是西方佛国分去十四,其余大州居北隶属于北国大旭王朝萧氏。而榜单之上十人半数皆是出自中州,三人出自南国,东海与大旭各占一个。不过这倒是让大旭成了天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国占天下十三州,美人之数却不如十二州乱局的南国,况且唯一一人却还是个花魁。更有甚者大肆讽刺,北国女子难不成尽是取悦男子的胯下玩物?!

榜单晓于天下后,大旭萧氏颜面扫地,母仪天下的大旭皇后萧绰,向来温和,却也说出了“若是徒惹人笑,倒不如一个也没有”。

京都城由刑部下令,派人捉拿宋珺宓押往京都城,以辱国之罪论处。初闻此事的镇北城大公子,不觉有些好笑,于是未经允许,私自取了父王兵符,擅自调动南山城一千重甲玄骑,将京都使官拦在南山城城门之外,让其不得踏入北境一步。

人在朔方城的大公子带着自己最小的弟弟来此处瞧了一眼,与那花魁下了一盘棋,临走时笑着说了句:“沉鱼惊落雁,闭月恼羞花。北境有姑娘,景色愈佳。”

事后老王爷并未责罚擅自调兵的大公子,反倒首次向京都城“恭恭敬敬”地递了份奏疏,以北境动荡恐有敌患为由解释了不让使团入境的原因。不过至于真相如何,谁也不是傻子,自然都心知肚明,三缄其口就是。

至于那女子的事,是大公子亲笔所写。

启禀陛下,胭脂榜意在品评天下貌美之女子。其选取之标准也只是看重女子容颜一事,并不掺杂其它。如若数年之后此女反而在榜单之上超过那秦晴也,一举夺魁,届时莫非天下女子便都成了玩物?我大旭因开放包容而强大,故而势必有人躲在暗处做些阴损谋划,企图削弱我大旭之国力,此等小人接机生事,说些忌妒诛心之语,陛下何须挂怀,大旭以仁义立国,因小人之语而诛杀一人,与仁义不合,恐失民心,还望圣天子三思,臣再拜首。

看过了桌案上的两封奏疏后,大旭天子只是与身边人随口笑道:“镇北城大公子有心了。此事就此作罢,就免了那女子之罪,我大旭这点气量还是要有的。”

大公子的奏疏其实若是交由有心之人推敲,自然可以驳回,但大公子一口一个我大旭,便十分耐人寻味了。加之皇帝心思不在此处,倒也就此作罢。再则镇北王的那封奏疏也是趣味颇多。只谈不让使者入城之事,并未谈及那宋珺宓半个字,这便是老人已然给足了京都城面子,由一个晚辈跟你们好好说话,总比跟我这个老家伙谈论镇北军好得多吧。

大旭以武立国,一统北地十三州的过程中,当属两支军队的功劳最大。一支是如今南安王萧佐的南疆军;另一支自然就是镇北王的镇北军了。同样是于国有功之臣但结果不尽相同,前者多次被削减兵权,日子过得格外艰难;而后者却是兵权在手,天高皇帝远。隶属镇北军的兵将,据镇北王府上报的奏章约有五十万,但实际多少并没有人清楚,所以这个人的一句话,在京都朝堂会有多大的分量,谁也说不准,总之是可重不可轻。

每当这个男人和颜悦色时,好像从来都不会有人再故意托大,因为他们都知道惹怒一头猛虎的下场。

最后的结果就是宋珺宓好好活着,京都城对此再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语,整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