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十六年。

在安陆州去往京城的官道上,数百名盔甲齐备训练有素的骑士簇拥着两辆宽大而华丽的马车一路前行。

朱厚熜(cong)坐在前面一辆马车里,正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本是后世一名在校大学生,不成想在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白血病,虽然努力抗争,但最终还是不敌病魔,也许是老天爷可怜他,重生后生在了一个王侯之家。

托前世爱读明史的福,自打他知晓了自己的身份后,便只做一件事——准备接盘当皇帝,因为朱厚熜就是史书里二十多年不上朝,整日修仙炼丹的嘉靖皇帝。

这不,前不久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子,内阁首辅杨廷和在与张太后商量后,决定迎立朱厚照的堂弟,也就是朱厚熜为帝。

车轴吱呀吱呀得转动着,连带着马车也晃得厉害,车窗外山峦起伏不定,飞逝而过。

朱厚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古代的官道可无法与现代的高速公路相比,马车的减震性也很差,饶是他年轻身体好也扛不住。

掀开帘子,朱厚熜唤来近侍问道,“到京城还有多久?”

近侍回道,“明天上午就能到,朝臣们准备在东安门迎接殿下!”

呵呵,他们可没那么好心,不给我下马威就不错了,朱厚熜苦笑,明朝的这帮大臣,脾气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自己又是外藩入继大统,没点本事指不定要被欺负成什么样!

想到这里,朱厚熜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你去把陆柄给我叫来!”

……

次日,京城东安门外人头攒动,此时虽然已是初夏,但天气还是有些寒凉,对于首辅杨廷和这样年届六旬的老人来说,更是有些难捱。

他头戴幞头,身穿绯色仙鹤补子官袍,颌下一缕清须,遥望南方,目光复杂,既有期待也有忧虑之色。

当年孝宗皇帝朱佑樘十分器重他,特意选派他担任太子朱厚照的老师,他原本以为可以辅佐出一位圣明天子,谁料朱厚照登基后竟然跟刘瑾等人打得火热,把政事都给荒废了。

想到这里,杨廷和便自感辜负了孝宗皇帝的嘱托,而在他身后,几名朝臣正在小声议论即将即位的兴王朱厚熜,言说这位王爷能言善辩,文思过人。

这时,南边的地平线上来了一大队人马,不用说,自然是朱厚熜一行到了!

只见一辆装饰华美肃重的四驾马车居中,周围跟着一圈宦官侍从,最外面则是王府的左右二卫兵马。

待马车来到近前,首辅杨廷和率一众大臣上前见礼,“臣杨廷和恭迎兴王殿下!”朱厚熜还未正式登基,因此现在只能称呼兴王殿下。

按照礼仪,现在朱厚熜应该下马车与众大臣见礼,然而久久过后,马车里却不见丝毫动静。

群臣面面相觑,莫非兴王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首辅杨廷和鼓足了声音,再次大声道,“臣杨廷和率京中文武百官在此恭迎兴王殿下!”

一阵轻风拂过,锦旗卷动,马车里仍然没有丝毫动静。

这时,一名宦官站出来道,“各位大人,王爷已经先去仁寿宫觐见太后了,不在此处!”

首辅杨廷和猛然抬起头,一脸的难以置信,合着他们在此耽搁了一上午都白忙活了?

仁寿宫里,雍容华贵的张太后正拉着兴王大妃蒋氏的手倾述道,“妹妹,我命薄啊!孝宗皇帝早早便撒手而去,只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没成想现在他又离我而去,这是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说完,顿时泣不成声。

张太后的命确实不好,她老公孝宗皇帝才三十六岁就挂了,儿子正德皇帝更命短,三十一岁就挂了,死的时候更是连个儿子都没留下,彻底让她失去了指望,换成普通人,那就是活生生的祥林嫂啊!

便是一旁的朱厚熜早有准备,见此场景,也不由唏嘘不已。

这边,听到张太后的哭诉,兴王大妃蒋氏心里也不好受,她老公兴献王朱佑杬前年死的时候才四十四岁!换到后世都算得上是英年早逝,长子朱厚熙更是只活了五天便夭折,幸好次子朱厚熜安安稳稳地活到了现在!

心思玲珑的兴王大妃蒋氏一把将身旁的儿子朱厚熜拉上前,“快跪下,给你皇伯母磕头!”

朱厚熜于是老老实实地跪在张太后面前,给她结结实实地磕了几个响头,“皇伯母,侄儿虽不才,但愿意奉养您终老!”虽然明朝开国以后老朱同志严令后宫不得干政,但眼下朱厚熜是否能当上皇帝,还真少不了张太后的支持。

张太后见朱厚熜如此懂事,心中倍感安慰,急忙让宫女把他扶起来,拉着兴王大妃蒋氏的手,抹着眼泪道,“妹妹有心了!”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一名宫女进来禀告道,“启禀太后,杨阁老和六部大臣们在外求见!”

“来得好快啊!”朱厚熜心道,他之所以虚晃一枪,首先来此,为得便是能抢先落下一子,稳住张太后!

前世正是由于张太后的支持,杨廷和才能在“大礼仪”上,率领六部大臣将嘉靖皇帝死死压制,逼得嘉靖皇帝干出贿赂大臣这种糗事。

“请他们进来吧,也好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