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杨廷和这里也是如此。

当年他初入内阁时,见那些前辈们一个个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好不快意,等他当了内阁的家,却是整晚地睡不着觉。

到年底了,他领着一帮内阁阁臣忙着谋划明年的财政支出,可一项项拉开来看,往细了算,这亏空都大得厉害!

就好像坛子里只有三个人的米,却来了十个客人,这饭他怎么做?

一旁的户部尚书孙交也是愁得厉害,他是户部一把手,才是真正管钱粮的,杨廷和若是不顾脸皮,还可以把自己摘出去,但他却没法。

孙交个子不高,须发花白,就像是一个和蔼的小老头。

他拿着账册算来算去,怎么算都不对不上,边军那里抵御鞑靼要钱,地方上镇抚流民要钱,给宗室和官员们发工资也要钱,要是明年突然碰上了什么水灾旱灾,户部这里还要特别拨款。

当然,孙交没忘记明年还有一桩大事要花钱,那就是小皇帝成婚的仪典。

明年小皇帝朱厚熜就虚岁十六了,按礼制已到了成婚的年纪,礼部已经在着手皇后的人选了。

根据八八爷留下的《皇明祖训》,皇后要从平民人家里挑选,因此有明一朝,自朱棣以后,历任皇后都是出身小户人家。

按流程,都是先海选,再比选,就像后世的偶像选秀一样。

地方上先选出大约五千名十三至十五岁的未婚少女送到京城,再由宫里面派人细选,高、矮、胖、瘦、耳、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等等,都在考察之列,最后选出淑女五十人送到宫里,由太后亲自把关。

到了这一步,这五十名淑女就可以留在宫里了,已经不再淘汰了,最后只是选出谁当皇后,谁当嫔妃,谁当选侍。

如此错综复杂的一套流程下来,这其中要花费的银子自然是海量。

户部今年的岁收只有九百多万两,去除去年的亏空,还结余七百万两。

其中边军那里至少要花去三百万两,这还是往少了算,自从瓦剌太师也先死后,鞑靼日渐骄纵,破关劫掠已成常例。大明的边塞诸镇简直就像是给鞑靼开的菜市场一样,缺吃少穿就来打一顿秋风,掳掠边民更是常有的事,当年打得北元几成丧家之犬的大明虎师也不知何处去了!

孙交叹了叹气,还有各地报上来需要镇抚的流民,至少也要花去两百多万两银子,再者就是宗室和官员的俸禄,至少也要花去三百多万两银子。

还有宫里的日常开支等等,杂七杂八算下来,竟然有三百多万两的亏空,要是明年碰上什么天灾人祸,那就真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这种情况下还要给小皇帝办婚典,孙交只觉得自己头都大了。

这时,户部的一名度支郎中小声建议道,“现在只有征派才能度过去。”所谓征派就是将朝廷缺的钱平摊给各府州,让地方上缴银子来弥补亏空。

孙交有些皱眉,如果再无它法,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好主意。

只是这些年河南、山东、湖广、江西等地连受灾害,盗贼蜂起,流民无数,如果再征派税银的话,会不会酿成民乱呢?

孙交不知道,但要是真酿成民乱,他就是百死也难辞其咎!

“先看看吧!”孙交看了一眼还坐在主位上的首辅杨廷和敷衍道,对这个问题他可不敢拿主意。

就在杨廷和、孙交等人苦思冥想如何解决当下的财政危机时,一名小太监走了进来,“杨大人,皇上那里请您过去一趟!”

杨廷和不禁有些困惑,小皇帝朱厚熜可是很少主动找他的,会是什么事呢?

跟在小太监的身后,杨廷和走到了乾清宫宫门口,一声通传后,这才走进去。

小皇帝没在,只有吕芳候在这里,“杨大人,请稍等,皇上稍后就到。”

杨廷和倒也不以为意,小皇帝算是客气的了,正德皇帝朱厚照才过分,鞭打大臣都是常有的事。

就在他等的时候,冷不防注意到一侧的冯盼儿正在收拾碗筷,空荡荡的桌面上只摆放着四五个碟子。

看来小皇帝才吃完饭,他心道,只不过怎么只有这点餐食,他记得以前都是摆满的啊!

吕芳见他困惑,当即解释道,“皇上听说户部财政困难,已经下旨要宫里节省些开支,除两宫太后外,其余人等餐食供应一律减半,自己从今以后,每餐只吃四菜一汤!”

吕芳这时幽幽道,“杨大人,皇上可是少有的体贴臣子的圣明之君啊!”

杨廷和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只觉内心愧疚无比,上不能为君分忧,下不能安抚百姓,自己无能啊!

这时,朱厚熜从侧殿走了进来,他看见杨廷和还站着,当即对着吕芳不悦道,“还不快给杨卿搬张椅子!”

“是!”吕芳低头认错,连忙搬来一张椅子。

“杨卿请坐!”朱厚熜走到正殿的龙椅上坐下,“朕听说杨卿今日召集六部阁臣,商议明年的户部支出,碰到了些困难?”

杨廷和没好意思坐下,躬身一礼道,“确实碰到了些困难之处!”

朱厚熜对杨廷和也算是比较了解,这个人一般不会轻言困难,现在主动承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