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还要跟进上巳节诸事。

&ep;&ep;三月三便是上巳节,也就是俗称的女儿节,《诗经》中歌咏过上巳风俗,人们会在这天到河边洗沐,趁着盎然春意洗去身上经冬的尘垢。

&ep;&ep;年轻的男男女女还会相约去河边赏花看景,看对眼时互赠美丽的芍药花以定情。

&ep;&ep;男女之间,发乎情,止乎礼,本是相当自然之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与条条框框,也不应当只是男女安坐家中等媒人说和。

&ep;&ep;像《诗经》中的《溱洧》便有这样一句:“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ep;&ep;讲的是少男少女手执兰草在河边相遇,女的问:“去看花吗?”男的说:“看过了。”女的问:“能再陪我去看看吗?”

&ep;&ep;两人便快活地同游。

&ep;&ep;古人多聪明,人好不好,自己亲自挑拣,女孩子看上了谁也不忸怩,想邀约的时候积极邀约!

&ep;&ep;三娘准备让人备好成束的兰芷芳草分发给登记在案的未婚男女,举办县中的上巳相看大会。

&ep;&ep;人好不好,不自己看看怎么知道?

&ep;&ep;日子是自己过的,具体适不适合还是得看自己的想法!

&ep;&ep;当然了,看对眼以后该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得有。

&ep;&ep;七夕和元宵已经成就过好几批佳偶,县中的媒人们如今都积极地张罗这类活动,如今已经不用三娘怎么费心。

&ep;&ep;倒是钟绍京打趣三娘:“你也快及笄了,要不要也拿束兰草去河滨走一走。”

&ep;&ep;三娘道:“你们怎地都想我赶早嫁人,嫁了人哪还能这般自在?说不准到时候我想来陪您吃个饭遛个弯都不行了。”

&ep;&ep;钟绍京想想觉得这话说得挺对,三娘这夫婿可不好挑,差的根本看不上,好的又不一定容她继续做官。

&ep;&ep;这要是生成男孩儿,可就没那么苦恼了,什么人家的女儿都是能娶的。

&ep;&ep;钟绍京道:“那等容不得你自在过活的夫婿可不能找,你还小,慢慢挑拣着就是了。”

&ep;&ep;第100章

&ep;&ep;三娘虽不可能掺和相看大会,三月三却还是放了个假,跟着游人们去河滨走了走。

&ep;&ep;这本就是时人喜爱的好节日,河滨游者甚众,手执芳草之人在其中只能算少数。三娘一路溜达过去,不少认出她来的摊贩都乐呵呵地跟她打招呼,还有些人拿出自己做的吃食邀她尝尝。

&ep;&ep;盛情难却之下,三娘尝了一肚子的好吃的。她正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便见有个熟人迎面而来,竟是许久不见的李俅。

&ep;&ep;三娘讶道:“你怎么来了?”

&ep;&ep;李俅道:“来与人谈几门生意。”他年岁渐长,经商的天赋渐渐显露出来,手底下也养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东宫的各项营生便交由他打理了。

&ep;&ep;他自幼失母,在李俨这个兄长的庇佑下长大,向来与李俨最是亲近,由他出来办事李俨也放心。

&ep;&ep;越是长大,越清楚这样可以相互信任的手足情义有多难得。

&ep;&ep;李俅笑着说道:“办完事见这边热闹得很,就过来走走,没想到远远瞧见了你。”

&ep;&ep;三娘也笑道:“你来得正好,我们找个地方歇歇脚聊聊天,再走下去我可要吃撑了。”世上最难推却的就是别人由衷的热情,她可以拒绝许多事,唯独不能拒绝这样的真心实意。

&ep;&ep;李俅自然不会不答应。

&ep;&ep;两人寻了处临江的茶寮坐下吃茶,周围都是过来暂歇的游人,他们也就没聊什么要紧事,只随意地说起彼此的近况。不想才对坐不到一刻钟,竟有人跌跌撞撞地寻了过来,神色仓皇地附耳给李俅说了什么。

&ep;&ep;李俅霍然起身,匆匆对三娘说道:“我先回去了。”他说完正欲离去,临走又忍不住回头和三娘隐晦提了句,“家父……去了……”

&ep;&ep;三娘听了这话,也是浑身一震。

&ep;&ep;虽然早就有这个准备,真到了这一天还是不安得很。

&ep;&ep;李隆基有五十多个儿女,光儿子就二十几个。其实光看出身,太子既不占嫡,也不占长,纯粹是因为大皇子身体有残缺,而当年赵丽妃又正得盛宠,所以才由李瑛这位二皇子当了太子。

&ep;&ep;李瑛病逝了,太子之位会落在谁头上?

&ep;&ep;谁都不知道。

&ep;&ep;谁都不会知道。

&ep;&ep;何况生死面前,再多的劝慰都是枉然。

&ep;&ep;三娘只能说道:“节哀。”

&ep;&ep;李俅点点头,上马疾驰归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