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吃过了午饭后,李安就在村子附近转悠。

&ep;&ep;一路上见过了一些行人,看到了几条狗,此外映入眼前的都是一些荒凉的宅子。

&ep;&ep;空气倒是特别的清新,他来到了这里已经好几天了,但一直还没有熟悉环境呢?他感觉应该熟悉一遍才好,不能总是以大病后忘记了一切而敷衍别人吧。

&ep;&ep;只是,李安感觉奇怪,以前听说有人意外穿越,但都保持着原先主人的记忆,怎么这样的事情没有在自己身上发生呢?

&ep;&ep;村子并不是很大,李安慢慢就将全村给浏览的差不多了,接着就走了出去,村口是一个土路,零零星星的有一些小树苗,往外延伸,便是一望无垠的田地了。

&ep;&ep;李安想,就围着田地走走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不错呀,记得前世的时候,国家提倡少占土地资源,打造原生态旅游。

&ep;&ep;如今正是初夏,放眼望去,田地里很多小麦展现着生机,绿油油的显示着盎然的生命。

&ep;&ep;于是,李安也了解到,这里的村民大约以小麦为主。

&ep;&ep;忽然,一阵嘹亮的乡村俚语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高声唱着,“农民难,农民难,一年能吃几回饱饭?老天爷可怜,老天爷可怜,让你的孩子别犯难。”

&ep;&ep;李安顿时好奇,转过头去却看到一个戴着草帽的老头慢吞吞的朝这边走来,那老头虽然看上去年迈,但似乎精神矍铄。

&ep;&ep;李安心想,到了这个环境,他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他要以本村为己任,先解决家庭的贫穷,也要解决全村的贫穷,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解决国家的贫穷,到时候,大唐的历史上岂不是为自己记录浓重的一笔?

&ep;&ep;“老伯。”李安露出充满亲和力的笑容冲老头喊道。

&ep;&ep;老头一愣,看了李安一眼,“哦?你不是李大郎吗?你在这里做什么呀?”同时,感觉惊奇,这个李大郎似乎和以前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到底不一样在哪里,他似乎也说不明白。

&ep;&ep;李安顿时尴尬,原来人家认识自己,可是他对这个老头可没有任何印象,所以只是笑笑。

&ep;&ep;“老伯,你唱的哥真好听,说的也很实际呀。”李安不知道这个俚曲是出自老头的手还是假借他人的,所以说话很小心,他也不询问歌词出自哪里。

&ep;&ep;老头听到了夸奖,顿时很是得意,摆摆手,说道:“没事瞎胡诌着玩的。”

&ep;&ep;“不过你说的很现实呀。”李安点点头说道。

&ep;&ep;那老头顿时来了兴趣,然后夸夸其谈的讲述着现在农民生活的多么不容易,从种植小麦的辛苦,到收割小麦的辛苦,不厌其烦的说了起来,也不管李安是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ep;&ep;李安听到了老头的话,顿时想起了学过的一首文言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看来,老百姓总是悲催的。自己意外穿越到了这里,算是更加见识了这个时代老百姓的苦楚了。

&ep;&ep;最近几天的生活中,李安也渐渐明白了,自己是到了唐朝的鼎盛时代,这时候的主政者是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伟大的唐太宗李世民。

&ep;&ep;但虽然皇帝也在努力为民谋福祉,但天灾人祸却是他不能左右的。遇到荒年,农民辛苦一年变成水漂,朝廷有时为了体恤他们,可以减少税收,但农民水深火热的情况还是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

&ep;&ep;老天爷的事情,谁能做主呢?

&ep;&ep;李安想,这是古代,老百姓完全就是靠天吃饭的。不像前世一样,农业现代化。

&ep;&ep;“行了,孩子,我还没吃午饭了,不和你唠嗑了,老头子我得回家了。”老头说完,也发现不但饥饿,还口干舌燥的,但依然唱着刚才的歌慢慢走远。

&ep;&ep;李安望着田间的小麦,不知道今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收成?

&ep;&ep;自己穿越到这里,自己也姓李,那可是和皇帝一样的姓呀。虽然自己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但也要力所能来的做些事情呀。

&ep;&ep;他知道,小麦的产量总是不高,总是好受到天灾人祸的侵袭。那何不转移品种呢?比如少种植小麦,然后种……对了,可以种植红薯?那也算是经济作物了,农民可以保证受天灾人祸的几率小一些,此外,还可以有收入呢。简直是一石二鸟。

&ep;&ep;忽然间,李安仿佛回到了前世,仿佛前世的自己也不再是搞设计的,而成为了一个坐在办公室的公务员,准备开始筹备农业事宜,然后掐着腰,吩咐着属下,“谁将麦地改成红薯地,并种植红薯,一次性奖励五百元。”

&ep;&ep;猛然,李安回到了现实之中,他感觉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在古代真正落实起来应该是难度重重的,不说别的,就是农民的意识就很难过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