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1945年4月16日,欧洲战场上盟军对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略性进攻战役打响。

&ep;&ep;清晨天刚亮,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

&ep;&ep;在铺天盖地的超大规模炮击中,柏林会战正式揭幕。

&ep;&ep;苏联方面集中了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总共约有250万人。

&ep;&ep;武器装备更是堪称豪华阵容,共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ep;&ep;经过一昼夜的炮火准备后,次日苏军集中所有炮火,集结了上千辆坦克开始排成一列纵队向柏林推进。

&ep;&ep;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

&ep;&ep;乌拉!乌拉!

&ep;&ep;苏联士兵们兴奋无比的高喊口号向前冲锋,前仆后继,完全不计较伤亡代价。

&ep;&ep;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美、英、法、苏四国军队已在德国本土作战,德国法西斯虽然败局已定。

&ep;&ep;但是德军实力依然不可小觑,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8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

&ep;&ep;同时,柏林作为德军最后的阵地,是一座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极为完整,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可以为德军提供了火力支撑点。

&ep;&ep;越是接近市中心越是坚固,苏军前进越是艰难。

&ep;&ep;在这场最后的柏林之战,苏军好几次进攻都被德军击退,德军的顽强抵抗使得苏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ep;&ep;1945年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苏军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令。

&ep;&ep;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

&ep;&ep;此役苏军共歼灭德军80万人,俘虏38余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缴获飞机4500架。

&ep;&ep;而苏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达30.4万人,损失坦克2156辆、火炮1220门、飞机527架。

&ep;&ep;柏林会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同时也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ep;&ep;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英美法等盟军部队其实已经在柏林外围,但是他们没有选择与苏联一同进攻柏林,而是将这一历史性的任务交给了苏联,

&ep;&ep;此时德国法西斯已经是困兽之斗,根本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ep;&ep;按理说,反法西斯盟军也在另一战线逼近,苏联只需要围困柏林便可轻松获得此战的胜利,完全可以避免人员的巨大伤亡。

&ep;&ep;但苏军却选择了再三要求独立进攻柏林,并且一路硬莽到底,最终以付出30多万人的伤亡代价攻克柏林。

&ep;&ep;正如战后艾森豪威尔所说,他之所以将柏林让给苏军,是因为他知道柏林一役将使盟军至少付出10万名士兵的生命,显然此话绝非虚言。

&ep;&ep;那么,苏联为什么要扛下所有的一切,他们此举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其中厉害,亦或者只是因为战斗民族的头很铁吗?

&ep;&ep;不,苏联之所以想在短时间内攻占柏林,就是不希望给元首喘息的机会,将残余部队集中在柏林周围。

&ep;&ep;如果对柏林进行长时间的围困,只会更多的消耗苏联有生力量。

&ep;&ep;而在苏德大战中,苏联的卫国战争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却为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苏联当前的经济状况实在不允许战争拖得太久。

&ep;&ep;另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苏联而言,苏德战争是一种耻辱性的存在,苏联军民迫切希望能够彻底的报仇雪恨。

&ep;&ep;而独立攻下德国首都柏林,绝对是最好的复仇方式。

&ep;&ep;这不仅是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苏联一种至高的荣誉。

&ep;&ep;曾经杀得自己毫无还手之力的强大敌人,如今他们却一步步败在自己手里,最后连他们的首都也被自己独立攻下来。

&ep;&ep;苏联需要也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宣泄情感,获得属于他们的至高荣誉、洗刷耻辱,并用实力向全世界宣言。

&ep;&ep;所以,即便独立攻击柏林一定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对于苏联而言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ep;&ep;“号外!号外!苏联攻克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