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是,把握得住圣心啊。

&ep;&ep;……

&ep;&ep;曾子骞一本正经瞎说八道,陈有田和周村正不知道啊,桑萝也没明跟他们说她是忘了,听得曾子骞说得头头是道,两人那是连连点头,信了十分!

&ep;&ep;原来是这样。

&ep;&ep;也是,他们忘了,阿萝怎么可能会忘!

&ep;&ep;一反刚才变了脸色的小心虚模样,那胸膛都挺起来了,脸上是带着几分矜持的骄傲!

&ep;&ep;皇帝乐得看曾子骞损一损人,这热闹看得心里不知多爽利,等曾子骞发挥够了,这才岔了话题说起正事来。

&ep;&ep;陈有田和周村正来自大兴庄,颇得了天子几分偏爱,一人赏了二十两银,五匹绢,让殿外稍候,等下朝后与司农寺卿一起回司农寺,再往皇庄,仔细教教司农寺官员和皇庄各管事、佃农们堆肥与轮作之法。

&ep;&ep;陈有田和周村正不晓得什么是司农寺,但得了皇帝的赏,激动得不知怎么是好,跪下就磕头,那叫一个实在。

&ep;&ep;皇帝笑着叫起,先前那个小内侍又来领了二人出殿,低声告知赏赐之物稍后会有内侍直接送到他们暂住的歙州进奏院去。

&ep;&ep;……

&ep;&ep;桑萝又立功了,泼天的功劳。

&ep;&ep;这一回较之上一次不同,根本不需要曾子骞开口,薛晏、李瑀等一帮天子近臣纷纷出列给桑萝请赏。

&ep;&ep;可不是得请赏?不止增了大齐三成国力,间接的还解决了今年的缺粮问题。

&ep;&ep;皇帝脸上的笑就没落过。

&ep;&ep;“赏!当然要赏!且要重赏!”

&ep;&ep;他也没有要底下那帮子大臣们讨论的意思,自己略一沉吟便道:“册封桑萝为云阳郡君,实食邑三百,长安城赐郡君府。既以农桑见长,再赐京郊庄子一个。”

&ep;&ep;一句话叫下边一众官员齐刷刷抬眼。

&ep;&ep;不为别的,云阳郡君,这是直接有封号了,且是以京畿云阳县为封号,这意思就是桑萝的食邑三百便着落在云阳县了。

&ep;&ep;这实是纳罕了,无他,建国这几年太穷了啊,他们这位皇帝除了封赏一帮开国重臣大方些,对皇室宗亲甚至他自己的儿女可都称不上大方,皇子公主们还都只是空有封号,没有食邑呢。

&ep;&ep;桑萝这越过县君直接封了郡君,且又是食邑又是赐府赐庄子的,着实把一众大臣听愣住了。

&ep;&ep;不过也对,粮食岁收数倍啊,这简直是给大齐夯了一层基石。

&ep;&ep;有人觉得合适,自然也有人觉得现在就重赏为时过早了,出列建言:“圣上,不若等堆肥法和轮作法试上一年,看看成效再行赏赐?”

&ep;&ep;“不用,朕信得过子骞,也信得过云阳郡君在农事上的本事。”

&ep;&ep;还没正式册封呢,云阳郡君都叫上了,那大臣道了声是,讪讪闭嘴归列。

&ep;&ep;“秦尚书,此前让礼部商议的科举及国子监招生事宜可有章程了?”

&ep;&ep;礼部尚书早有准备,从袖中取一本奏折呈递上去:“臣与礼部诸位同僚商议过,各州县可于秋日主持县考,再行州考,取成绩优异者十月随物入贡,举荐参加明年二月由礼部主持的会试。至于国子监……臣等认为,勋贵、官员、庶人之子还是应该予以区分,国子学和太学仍该依照最初定下的章程来,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可适当给出部分名额,以各州、县学庶人俊异者取之。”

&ep;&ep;这是朝堂上已经议了几回的议题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马上建功,自然也想荫及子孙,皇帝也理解,接过岑喜呈上来的奏折略看了看四门诸学给到庶民的名额,点了头:“可以,通报各州县准备起来吧。”

&ep;&ep;奏折往御案上一搁,默算了算沈家那两个孩子的月份,话锋一转,又拐回封赏那头了:“着云阳郡君安排好歙州事务,举家十月随入贡队伍一并进京。”

&ep;&ep;礼部尚书、满朝文武:合着您突然问科举是搁这儿等着呢?

&ep;&ep;曾子骞:不是,陛下,说好的三年呢???

&ep;&ep;第277章一个字,绝!

&ep;&ep;三年是不可能三年的。

&ep;&ep;从前不能封赏,还得藏着,那是因为造纸术不能让人知道是桑萝献的,现在桑萝表现出来的在农事上的天赋,皇帝怎么可能还让人在歙州呆着?

&ep;&ep;等到十月随贡物队伍进京都是考虑过沈家那一对双胞胎眼下太小了。

&ep;&ep;没办法,太小的孩子得十二分仔细,他想用人是不错,也不至于就全然不顾沈家的情况,八九个月,他等得起。

&ep;&ep;或者说,皇帝这个人,他越重视的人和事,他越有耐心、越肯周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