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大王的兵马呢,现在何处?”

中书令是仪负责传达机要:“昨日接报,大王才到城父,至少需十日才能赶回……”

虞翻:“寿春可用之兵有多少?”

众人互相看看,还是先是刘馥站出来:“寿春城内可用郡兵约有一千五百,六日之内还来得及从周边的阳泉、下蔡、西曲阳、平阿诸县调集过来一些县卒,但估计不会超过三千之数。”

光禄勋袁胤:“宫内有一千虎贲锐士,另外把守武库仓府的士卒还有一千五百之数。”

御史大夫袁涣:“城内约有执法差役八百四十三人,廷尉府看管典狱,另有狱卒三百三十七人,合计一千一百八十人整。”

片刻的沉寂之后,华歆开口道:“如此说来,我们要以七千多人应对刘备的五万大军?”

“怕是如此”虞翻道:“李将军虽然吃了两个败仗,但其麾下兵马应该也还有万余,若是能撤回寿春,我军便可有两万兵马据守城池,本也不惧刘备的五万鲁军。但是现在李将军被关羽赵云逼到了淮陵困守孤城,想调也没法调,唉……”

已有侍者将一副寿春淮南及附近地图搬上大殿。

王朗观而望之:“刘辟将军部不是在蕲县铚县一带么,距离寿都最近,调其兵马回援应该赶得上吧?”

“不可!”华歆斩钉截铁道:“刘辟部在铚县蕲县为大王充当护翼,且有断后之责,不可轻易调动。其麾下也只有两万兵马,刘备乃知兵之人,若是轻易回师,难免不被其半路截击。关张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仓促野战刘辟将军必不是其对手。”

“能抵挡刘备之兵,看来只有眼下这七八千人了。”

王朗面露愧色道:“如今寿春外城仍在新建,旧城却已长久失修,是臣下失职了……”

一直坐看的贾诩开口:“现在不是追究过错失职的时候,再者寿春扩建与合肥新城两大工程同时进行,另外还要翻新芍陂水利和各地道路,事项繁杂难免会有所遗漏。华司徒,刘太守,你二人现在可有所对策应计?”

众人皆恭谨下来。

刘馥先开口:“现在应立即停止外城修建,让民夫转向修葺旧城楼垛。用料也都是现成的,多余的石料木材统统运入旧城内,充作滚木擂石之用。”

“另外,臣下觉得,如此多的民夫杂役,都用作修葺旧城难免过于人浮于事,不如临时征召其中精壮敢战者充入守城军中,以补我军兵马不足之缺。”

修葺城墙自然是要立马做的,但是要是征召精壮入伍,牵扯到军队武事的,受制于张绣立下的文武分家的原则,殿上百官却都没有决议之权。

但除了一个人之外。

丞相之责乃是辅佐国君处理各类大小军政要务,于是贾诩点头许道:“你历任寿春县令、九江郡守,教民以恩威并重,我即使久居深宅,也能常听街坊之人提起你。修葺城墙之事仍由王司徒督办,你则权负责挑选勇猛之士编入城卫军中之事。”

王朗与刘馥皆俯首领命。

华歆:“现如今虽然凑出来了守城兵马,但是却无可用之将。微臣奏议,发布招贤榜,择选良才猛士。另外朝中百官文武皆备者,可临时兼作将领。”

右侧武官位只有三个人,而大多数楚国大臣连其姓名军阶都不知道,都是属于那种平时打酱油,战时当炮灰的小校角色。

张绣亲率八校尉的各营兵马与征东将军高顺部在谯郡前线征战,本来身为奉车都尉的袁耀该随侍左右,但;而征南将军纪灵南征交州的战事还没有完结;征西将军张勋驻扎在荆南鄂县,且所属各部兵马分散在巴丘、夷道、宜都、夏口各要隘关口守备;至于征北将军张辽能够稳住西线对曹魏的战线就算不错了,目前的战况张辽不向寿春求援就算不错了,反正指望不上调其手下兵马回援。

总结起来,眼下要守寿春,就得靠留守寿春的楚国文官们自己。

秘书令杨弘:“可要是涉及军事,岂不是违背大王立国时定下的文武分离之策?”

虞翻:“眼下有城破之危,岂能畏首畏尾。若是大王在此,定不会坐看寿春城陷!”

贾诩看向张泉,开口问道:“殿下,你觉得哪位大臣的意见合适?”

张泉看着台下一群大人讨论争辩了好一会儿,终于轮到他发言了,便是率直道:“我听你们说了这么多,大概意思就是想说这寿春估计守不住。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弃城。大家一块去北边找我父王也好,往南边撤到合肥也好,总好过在这儿等被刘备的兵马包围好!”

众人大惊失色,底下顿时议论纷纷,却都一致是在口诛堂堂太子言行放肆胡为。

贾诩对众人若无其事笑道:“太子涉政尚浅,出此下策也不为过。”

张泉不满道:“我这哪里是下策,明明你们说了一大堆,却连一条能打败刘备的办法都想不出。那城是死的,人是活的,打不过还不能跑了?”

众臣议论声更大,甚至有直臣忿怒出声:“这成何体统,还未战就先言逃,楚王威震八方,怎么嗣子如此不堪!”

贾诩缓慢站起身,先看了一遍殿下众臣,又是转向张泉:“太子若是为将,说这番话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