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旭京都城。

旭日初升,晨辉初定。身为礼部尚书的关海潮关大人早早地穿好了朝服,站在宫门之外静静等候。往日朝会一向喜欢踩着时辰才来的关尚书,今日竟是比首辅大人,来的还要早些。

京都城号称有大旭三绝,一是那太子之师,算无遗策的智绝陆长风;二是那书画无双,冠绝京华的书绝陈羲禹,三则是那左眼异孔,阴损至极的算绝许诺。

故而有好事者仿其做大旭文官三绝,武将三绝。文官三绝自然是以青衣首辅长孙神策为魁,人称大旭谋绝,伏线千里,周严谨密。其二则是那身材臃肿,极喜新鲜人奶的大旭财绝,有传言其府中豢养无数“美雀”,每日子时以作生产人奶之用,其户部尚书府更是华丽异常,甚至有几分可以与昭阳殿比肩的味道。需知那昭阳殿乃是大旭历代皇帝的御用书房,无论是皇后或是地位更为尊崇的太后也不能涉足一步,否则必杀之。这位恶名昭彰的户部尚却对大旭的财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生财之法的独到之处,使得大旭国战从无因钱财军粮等事出现过任何意外。其功劳不亚于那位首辅大人,但其恶名恶行却也是无比遭人唾弃。其三便是这时绝了,或者叫守绝,总而言之守时一绝。凡大小朝会这位礼部的关大人从未有过早来之时,但也从未迟到过,守时守得简直令人发指,微不足道的一毫时间,似乎都要计算仔细。

至于这差不多算作陪衬物的武将三绝就有待商榷了。因为兵部尚书与那长陵温候都是对此不屑一顾,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比不过那个两个人,所以这个绝字,担不得。

兵部尚书自认军需调度一事比不过那远在南疆的南安王;而温候则自认比不过那镇北王。不是一方面比不过,而是方方面面都不如。凡是涉及两军对垒一事,那更是万万不如,所以这兵绝,将绝就是个摆设而已。至于那最后一绝,倒是有些说法,不过最终还是由那禁军都督领了武绝一称,陷阵杀敌,勇武无双。

“今个莫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咱们关大人竟然来的如此早。”随后而至的青衣首辅,一位貌不惊人,两鬓处已然微白的男人,褶皱的脸上露出笑意,朝着这位礼部尚书不禁打趣道。

与首辅大人见礼后,关尚书不禁叹了口气,道:“首辅大人就莫要再打趣卑职了,如今卑职这心里可算的上是五味杂陈,害怕的紧呢。”

“关大人多虑了,相应的婚嫁礼节,礼部诸多官员已反复推敲过多次,咱们皇帝陛下最后也是点头答应了的,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长孙神策安慰道。

“首辅大人,真正让卑职忧心的是那北境。一旦这次出了岔子,那镇北王下次进京要打的可就是卑职了!”一想到那个看上去就要吃人的镇北王,关海潮就不禁后背一凉,可见这位尚书大人对那位镇北老王爷是何等的畏惧。

宫门之内忽然有个小太监推着一只轮椅缓缓走出。椅子上坐着一个双腿残疾,形容枯槁的中年男人。双膝之上盖着一张羊毛毯子,双手叠放在毯子上,见到当朝首辅和礼部尚书,男人只是轻微点头示意,嘴角勉强勾起一丝弧度,道:“关大人若是怕挨打,趁早辞官返乡吧。”

关尚书瞧了眼身旁的首辅大人,见后者笑着不说话,只得无奈地向眼前的中年男人见礼,稍显恭敬地说了句:“见过许大人,大人您说笑了。”

身材修长的首辅大人以左手抓住右手手腕,拇指轻轻摩擦,依旧是笑而不语。

中年男人对此视而不见,与长孙神策同朝为官数十载,此时的这个动作,男人并不陌生,甚至其中还有那么三次最为记忆深刻。

一次是在当年的那次小朝会上,决定兵部尚书的人选。那位年过花甲,放言兵部尚书之位已是囊中物的陈勖陈大人事后莫名其妙地得了个户部侍郎的官位,而且在这个位置上至死也没有任何调动,其中最好玩的在于,这位户部的侍郎大人死的时候连口棺材也买不起。

另一次是在皇帝陛下的书房内。时值温州大旱,皇帝陛下询问解决之策,长孙神策保持这个动作静默了将近半个时辰,结果温州各处大小百余位官员一夜之间部身首异处。

最后一次是在大理寺中。那是男人与首辅大人为数不多的几次合作,二人当时共同审讯了如今的太子殿下萧建安。核查相关供词时,长孙神策以这个动作盯着一份女子的陈词供状良久,审讯结束后那女子便被处以诛九族之极刑。

仿佛每一次这个动作都伴随着一段祸事。

男人叠放的双手忽然上下颠倒位置,笑望着眼前的首辅大人,轻声道:“佛家讲今生修善因,来世才能结善果。首辅大人珍重才是。”

长孙神策笑道:“如此看来许大人也未得佛门精髓。”

姓许的中年男人脸色阴沉,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太监推自己离开,经过首辅身边时,男人以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了句:“大人您终归是要走在我前面。”

长孙神策不以为意,轻声笑道:“这话还是等回来之后再与我说吧。”

男人轻轻点头,笑容诡异。

待那男人离去后,关尚书轻声询问道:“长孙大人,这许诺不是向来都不在宫中留宿的吗,今日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