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外,云销雨霁,一轮皎洁明月挂着月空之中。

老王爷原本打算着人带剑客去休息,名为张欣楠的剑客却临时起意,打算去竹楼地下逛逛。

真正的酆都未曾见过,那不如先见见小酆都。

临下二楼,剑客便被一道儒家气息所吸引。韩先生坐在原处,因为正在帮身前的小姑娘护道,所以并未起身,直接点了点头,与剑客略表歉意。

张欣楠摇摇头,并不在意。面前的老儒生,很熟了,不必拘泥于世俗礼节,剑客一向最烦这个。

韩先生的目光便不再看向剑客,一心一意为弟子护道。张欣楠着实有些惊叹于小姑娘的近道气息,一个并未修行的女子,竟然只凭借写字便已然走在了大道坦途上,未来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剑客忽然感知到一丝一样,急忙收敛自身剑气,将至部压制在体内,不让其流露出一丝一毫。

剑客现在有些震惊,这小姑娘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对剑道剑气的感知如此灵敏。方才若不是自己迅速收回了倾泻体外的剑气,小姑娘免不得要受到自己牵扯,悟道之中,若是心神受到了感染,那可是一桩不小的祸事。

老王爷在剑客身后轻轻笑道:“我们还是就别打扰人家师徒之间的传道授业了。”

剑客点点头,悄悄离去。

老王爷与张欣楠一同走到一处书架前,准备下楼造访小酆都,去见一见那十八只恶鬼。

书架之上,摆放着一只巴掌大小的青铜兽尊像,老王爷将之轻轻转动,书架内传来一阵机括齿轮转动的声音,随之书架一分为而二,如开大门。

昏暗的甬道里随之亮起烛光,古旧青砖堆砌的石阶缓缓浮现在两人面前,老王爷与剑客一前一后走下地道。身后书架突然关闭,剑客不禁回身看了一眼,只见方才来的地方画着一道极为复杂的古老符文。

剑客曾亲眼见过这道符的威力。此符名为镇字符,画符用墨皆极为讲究。万年前,某场尸横遍野的大战结束后,战场遗址之上,冤魂纵横。曾有人以此符,压制了那些冤魂数月之久,这才撑到佛陀弟子赶来为亡魂超度。最终由一位黄衫老人,接引数万鬼魂,度过黄泉。此符如今可以算得上是最为古老的符箓之一,世间已经少有符箓修士能够将之完整画出了。

剑客轻声笑道:“镇北王府的能人异士真不少。”

“花钱的买卖而已。”老王爷轻声笑道。

“就没想着把画符之人留在王府?”

老王爷点了点头,诚恳道:“确实有过这个想法。”

“那为何不留下?世间能画这种符的估计没几个了,我知道的也就是那几个老家伙。”

“此人姓孙,自西方而来,云游天下多年。早年间,机缘巧合间来到北境,我用一个紫金钵盂跟他买了这道符。”

剑客会心一笑。

姓孙的,老熟人了。

剑客忽然问道:“关于那件事你怎么看?”

老王爷笑道:“世人口中其实多有公论,并且最近这些年里,中州那边似乎还多些以前没有过的解读。我对此并不感兴趣,所以没什么看法。”

“千万人便有千万张嘴,千万张嘴自然便有千万种说法,一一观之,确实让人头疼。”剑客唏嘘道。

沿着石阶不断向下走,老王爷与剑客很快就来到了,竹楼地下的第一层。这里的样子,如果在外面看的话,就像一座古井,而古井的中心,则枯坐着一个“人”,准确来说是一具人形枯骨。

剑客随口道:“心不定,就算得见白骨又能如何?”

那具枯骨好似缓缓抬起头,眼睛紧紧盯着剑客。张欣楠不以为,懒得多做停留,转身离去,去往更深处。

第二层,一座四四方方的囚笼,笼内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囚笼,在这个囚笼里,关着一个半人半兽的家伙。当剑客刚走进来的时候,他突然大声咆哮,双手硬生生将牢笼铁柱掰断,直接冲了出来,右手握拳,直奔剑客面门而去。

剑客站在原地,轻声笑道:“小时候确实最怕这个。”

半人半兽忽然消失不见,转而在原本囚笼的地方出现一方水塘。水塘内长出一朵荷花,下一刻募然绽放,花蕊之中出现一个小人,小人慢慢变大,化作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我埋藏在心湖深处的并非是执念,只是对昔日故人的一份缅怀而已。”

少女也忽然消失,此地只留下一个身材修长,身着青衫的年轻儒士,对着剑客作揖,久久不肯起身。

第三层,周遭异常昏暗,此处有着无数悬在半空之中的粗壮铁链,它们共同穿过一个男人的身体,将他四面朝下的吊在空中。

“律己不等同于束己。再多的链子也不过是身外枷锁,试问它们可曾真正锁住了自己的内心?”

男人沉默不语,铁链磕碰不停。

第四层,一座堆满书籍的屋子,书本散乱各处,异常凌乱。有位长发书生,坐在一张残缺的木桌前,手执狼毫,在一张洁白宣纸上,书写不停,可无论怎样,也无法将宣纸写满。

“一味不知放弃的坚持是愚蠢。”

书生发狂一般的站了起来,将宣纸撕稀碎,然后怒不可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