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离开首都后,姜舒兰的生活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平日里面,周中锋和闹闹去部队后,姜舒兰抽空看完账本,就剩余了大把的时间,进入养老时间。

开始研究她喜欢的投资领域。

这似乎成了她学财务的一个本能,而拿起每天的报纸关注国最新的消息,也几乎成了她的一个习惯。

姜舒兰坐在藤椅上,她向往常一样慢悠悠地看着报纸,就看到整个报纸的版面,用了大半的江山,打了一个广告。

那就是——

于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一日,深市证券交易开始试营业。

当看着这个标题的时候,姜舒兰明显愣了下,下意识地把报纸展开了几分,“深市证券交易所?”

这些年,她学了不少投资知识。

自然是明白这几个字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他们国家将要成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了。

这属于姜舒兰了解,却又是空白的领域。

因为,这些年来她的投资一般偏向实业,从当初海岛部队的四个厂子,以及后面开的椰汁厂。

还有现在已经彻底发展起来,成为国远近为名的静安物流。

以及姜家三哥开的百货大楼,姜家三嫂从小吃店做起来的,连锁火锅店,以及明霞从卖衣服的小摊子,变成了如今从市区到省会,甚至遍布整个东北的服装店。

这些,都是姜舒兰从背后一手规划起来的。

如今,她手里每年的分红,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她正愁着钱没处花,想到这里,她手指轻轻地在深市证券交易所几个大字上点了点。

这是新的领域,也是新的机会。

不容错过。

想到这里,姜舒兰眼睛亮了亮,深市她是必须跑一趟了。

而且,不止要跑一趟,连带着带这么多年的分红资金,也要慢慢归拢了。

她需要大量的资金,聚拢好让她来做事。

而报纸上深交所那边是十二月一日正式开业,她还有两个月时间,慢慢来。

姜舒兰动用大额资金,自然是瞒不过枕边人。

晚上,晕晃的灯光下,姜舒兰坐在书桌面前,慢慢地把一个又一个存折从抽屉里面拿了出来。

摊开开始计算每个存折上最快,最大能动用的金额。

周中锋洗完澡出来,水滴顺着发丝滑落在下颌骨下,一路向下,没入精壮劲瘦的下腹处。

哪怕已经年过四十,周中锋也是一如既往,常年的锻炼,让他的身体看起来没有一丝赘肉,甚至比年轻的时候,更有力量。

他拿着毛巾擦了擦头上的水,坐在舒兰旁边,低声问道,“怎么把存折都拿出来了?”

姜舒兰头也没抬地,又换了一沓存折,因为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她深谙狡兔三窟的道理,所以光存折她有一二十家。

海岛,羊城,深市,首都,平乡市,津市,几乎姜舒兰能去的每一个地方,她都会找当地各大银行,办理一个存折。

为的是将来,万一出事,能够有多的出路。

姜舒兰把所有的存折都整理出来了,这才把白日压在身边的报纸,递给他。

周中锋一眼就看到了报纸上的大字,深交所开业。

他对这个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却知道这个是炒股的。

“你是想?”

姜舒兰点了点头,“咱们家的资产,已经到了一定地步了,在这样存钱没有意义,钱生钱才是硬道理。”

“可是,这是有风险吧?而且还不小。”

他向来是个保险主义者,不喜欢这种投机的模式,在他看来危险系数比较高。

更何况,炒股这玩意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纯粹靠赌博,靠运气来猜测,自己能不能中牛股。

姜舒兰不意外对方会有这么一个反应,她低声道,“有风险,但是高风险,高收益。”

她抬手拧着周中锋的胳膊,“我们可说好了,投资的事情我说了算。”

这些年来,她确实让家里的资产翻了上百倍,上千倍。

甚至,周中锋有时候看到自家那一个又一个存折上面的金额时。

都忍不住震惊,这也太恐怖了一些。

他把一块钱交给舒兰,对方就让这一块钱,变成下蛋的金母鸡。

这种恐怖的程度,饶是周中锋都觉得惊讶。

也就是,得亏现在不抓资本主义了,不然,就他们家这个厚实劲儿,估计头一个被抓。

周中锋被她这一拧,就没了脾气,他不由得揉了揉眉心,“你看着来就好了。”

“反正这些就算是亏完了,我的工资也养得起你。”

如今他早已经升职了,个人的津贴和工资,更是翻了几倍。

孩子们也都大了,没有任何压力,只有他和舒兰的话,目前的收入,会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滋润。

姜舒兰就喜欢周中锋这一点,不管任何时候都信任她,支持她。

甚至,连最差的结果和风险也会考虑到了。

从而,进行兜底。

“只要你支持我就行。”

姜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