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说起苏岚,林家和柳行是有约定的,林家回苏州的时候,挑了七八个跟苏岚身量差不多,又容貌姣好的丫头带着。有几个行事张扬些,出门应酬也带着;有几个便颇神秘,自从林家回苏州那一日上了车,便再没见到过。

&ep;&ep;这些虚虚实实的,无非是吸引人的注意罢了,在林家呆在苏州这段时间,柳行会找个借口举家进京。非常简单的调虎离山之计,但是往往简单的计策,是凑效的。无非是林家抓住了甄应嘉的恐惧之心,甄应嘉惧怕林如海,那么便会放极多心思盯着林如海。甄应嘉不将柳行放在心上,自然会忽略柳行。

&ep;&ep;再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亘古不变,柳行直接从扬州出发进京,甄应嘉反而越发会忽略他。

&ep;&ep;苏寒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苏岚送往苏州,请来圣人赏赐这么一道护身符,谁会想到苏岚再回扬州呢?这不是羊入虎口么?

&ep;&ep;简单的调虎离山加上对甄应嘉心理的把握,苏岚还真随着柳行一家,从扬州出发,虎口脱险了。

&ep;&ep;可是,苏岚真的有一举扳倒甄家的证据吗?

&ep;&ep;“也不知苏姑娘手上,是否有铁证。”贾敏担忧道。

&ep;&ep;林如海没说话,光从神色看,显然他也有同样的担忧。

&ep;&ep;倒是黛玉坦然得多,道:“父亲母亲不必过于忧心。苏姐姐若手上当真什么都没有,留在蟠香寺反而是最安全的。既是她肯跟柳大人到了扬州,又肯随柳郎中入京,手上证据无论分量如何,总是有一些的。”

&ep;&ep;贾敏想到苏寒山堂堂三品大员,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朝廷至今没给个说法,便只觉甄家势力只手遮天,依旧蹙眉道:“就是不知道苏姑娘的证据够不够分量?”

&ep;&ep;林如海和甄应嘉之争,表面上是盐税之争,而且林如海打击贪污腐败,名正言顺,但是实则这件事却是东宫和二皇子之争。但凡斗争上升到一定层面,便是零和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贾敏担心不能一下掰倒甄应嘉,林家反受其害,不是没有道理。

&ep;&ep;黛玉却比父母都要淡定得多,前世这个时候,太子都一败涂地了,今生的铁网山之围至少是小胜,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再说,叫黛玉觉得,铁网山之争才是太子和二皇子之间的胜负手,林家最凶险的一关,也已经过了。

&ep;&ep;“母亲多虑了,我们如今有了帮手。”黛玉道。

&ep;&ep;此言一出,林如海夫妻两个齐齐瞧向黛玉。

&ep;&ep;黛玉倒是神色没什么变化,就跟说今晚吃什么似的,用淡淡的口吻道:“我之前说过,范适对我的敌意,不是凭空生出来的。范家在朝中的消息来源于承恩公府,我被针对是范适沉不住气的迁怒。那么,京城的这位怕是要吃点挂落的。”黛玉依旧手上比了一个九。

&ep;&ep;接下来的事,林如海也能想到的,一脸恍然大悟。但是他有心瞧瞧女儿能洞察到哪步田地,便没有说话,有意让黛玉继续说。

&ep;&ep;倒是贾敏虽然聪慧,对这种官场牵扯到朝廷的事到底不如林如海看得透彻,一时还没回过味儿来,瞧着黛玉小小的脸,听她继续说。

&ep;&ep;黛玉接着道:“若是这位落了不是,定要拉个又更大不是的出来围魏救赵,甄家的私盐案就是现成的挡箭牌。瞧着吧,只要这位手上也有关于私盐案的证据,定会适时的拿出来,对甄家来个除恶务尽。”黛玉口中的这位,依旧指九皇子。

&ep;&ep;不但如此,黛玉还确定九皇子手上必然有二皇子参与私盐案的证据。前世最先倒的是太子,渔人得利的是九皇子。但是太宗皇帝是退位,而非驾崩,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ep;&ep;退位可以有很多原因,譬如身体原因,譬如心灰意冷,甚至可以是被圈禁。但是叫黛玉说,太宗皇帝应当是清醒的时候自愿退位,退位之后还有一定的权利,至少前世在太上皇驾崩前,太上皇的昔日旧臣都能苟延残喘。新帝是在太上皇驾崩之后,才开始铲除异己。

&ep;&ep;那么,太宗皇帝清醒的时候,为何会在二皇子和九皇子之间选了九皇子?可见这位九皇子之沉得住气,竟是忍到那个时候,才将不利于二皇子的证据呈到御前。

&ep;&ep;今世九皇子在铁网山落了不是,却逼得他不得不将手中的底牌先打出来。所以,黛玉笃定今世九皇子会主动帮太子。倒不是九皇子对太子有多深的情分,不得不自保罢了。

&ep;&ep;贾敏出身国公府,耳濡目染,虽然不及黛玉早早想到利害,却也听得明明白白。心中暗暗感叹女儿的聪慧通透,别说不似一般孩童,就是久经官场的也未必比得了她。

&ep;&ep;有了黛玉一番分析,贾敏也放下心来。

&ep;&ep;接下来的日子颇是安生,因在巡抚府上,黛玉维护了林氏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