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好在他一直表现的都还不错,一个月下来,故意挑刺的人倒是少了,研究进度一直停滞不前,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没空搭理他。

&ep;&ep;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的过着,虽然忙碌,但显得格外充实。

&ep;&ep;就这么又忙碌了一个月后,之前程峥林告诉他的医药会议要开始了。

&ep;&ep;他第一次参加,也不知道里面具体要做什么,就什么也没带,独自前往会场参加。

&ep;&ep;会议是在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一样的地方,大的能容下成百上千人。

&ep;&ep;门口有专人核对身份,核对无误后让陈晏初签上自己的名字。

&ep;&ep;进去后,里面的位置是划分好的,药商们大多都是在最后一排不起眼的角落。

&ep;&ep;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都是京市各大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以及各大高校的医学类教授。

&ep;&ep;甚至有一些专门从外地跑来的医生。

&ep;&ep;因此更像是一场医学知识学术交流大会。

&ep;&ep;最后会有一些医药商代表上台发言,阐述自己药厂最近都有哪方面的研究,专攻哪一类的疾病之类的汇总。

&ep;&ep;陈晏初作为一个新人,发言肯定是没他什么事,他今天来主要是旁听。

&ep;&ep;刚开始的部分,是各个医院代表总结最近一年的医院所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汇总,过程枯燥无聊又冗长。

&ep;&ep;主要里面很多东西一听不懂,就容易走神。

&ep;&ep;陈晏初听的有些昏昏欲睡,见身边几个药商同行,都已经呼呼大睡了,他强打起精神,继续认真听。

&ep;&ep;可听着听着,他好像渐渐明白过来,这种学术型会议为什么要请他们这些药商了。

&ep;&ep;现在的医学技术,相当的不发达,有很多病症,其实都没有全完根治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再加上很多先进的机器更是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

&ep;&ep;目前国内除了没有更多先进的医疗手段和器械外,更多的是看病的福利普及不到乡镇,很多农民看不起病,只能硬熬。

&ep;&ep;现在上面对这方面也在做着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ep;&ep;请药商来,就是要在这些人的总结中,找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研制出更多利于民的药片来。

&ep;&ep;因为目前京市的药商不算太少,但研发新药的能力太弱,很多药品要么流通性不强,要么过于泛滥集中。

&ep;&ep;而这么多药商中,只有两三家主要做中药相关药品的。

&ep;&ep;第183章结交药商

&ep;&ep;药商们坐在一起,也在小声交流。

&ep;&ep;“你们好,我叫马宏远,是广裕制药厂厂长。”

&ep;&ep;陈晏初寻声看过去,说话的是个四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看着憨厚老实的样子。

&ep;&ep;这个药厂他有印象,他家的正骨水广受大家好评,而且他家好像还有个医馆,也是世代行医传下来的。

&ep;&ep;“我是四海药厂的张盛,家里主做西药的。”

&ep;&ep;这人看着比刚刚那个稍微年轻一点,不过面相上......

&ep;&ep;不如刚刚那人。

&ep;&ep;“我是华溪药厂的老板,我姓叶,是京市本地人。”

&ep;&ep;叶文志刚说完,就有人疑惑的问:“华溪药厂是?”

&ep;&ep;叶文志笑了笑:“就是之前倒闭的为民药厂,我家里也是学医的,见如今医药发展前景不错,就把那药厂盘下来了。”

&ep;&ep;“最近一直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最晚这个月底,药品就能上市了。”

&ep;&ep;这下其他人有些明白了,时不时打量着叶文志一眼。

&ep;&ep;为民药厂倒闭的时候,别人也不是没去询问过,但每次给的报价都不算低,有些想趁机捡漏的也吃了闭门羹。

&ep;&ep;而这人不仅有资本把厂子盘下来,居然在厂子还没正常运转的时候,就有开参加会议的资格。

&ep;&ep;看来不光是个有些家底,来头也不小。

&ep;&ep;陈晏初倒是认真打量了叶文志一番,看着三十出头,气质上有些文雅,又有点书卷气,不像是个做生意的人。

&ep;&ep;结合程峥林调查的结果,这人应该就是威尔逊先生一早准备好接手为民制药厂的人吧?

&ep;&ep;只不过最后被章鑫之玩砸了名声,只好换个名字。

&ep;&ep;他在打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打量他。

&ep;&ep;叶文志看着他,露出疑惑:“这位是?”

&ep;&ep;陈晏初朝他笑了下:“仁心药厂,陈晏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