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他从口袋中掏出手机,划拉着相册,翻到一张照片:“喏。”

&ep;&ep;百城:“?”

&ep;&ep;梁丝桐:“纪念品,对我特别特别特别重要的故人留给我的。”

&ep;&ep;百城垂眸,瞳孔却骤然一缩。

&ep;&ep;照片中,是一颗红豆。

&ep;&ep;作者有话说:

&ep;&ep;本单元也解释了百城君会归灵术的原因

&ep;&ep;------

&ep;&ep;百城君:哈特痛痛

&ep;&ep;第142章真爱怎么会浮现

&ep;&ep;百城手指隔着空气捻了捻,比划了一下红豆的大小。

&ep;&ep;很像昨晚发烧时,自己于某个冰凉耳垂上,触到的饰物。

&ep;&ep;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感觉,就是昨晚照顾他的,并非余弦。

&ep;&ep;但……应该也不会这么巧,是梁丝桐吧?

&ep;&ep;百城略眯了眼,强行让自己的注意力从红豆上移开。他微微摇头,摒除脑中纷乱的思绪,一时间又听梁丝桐道:“是我妈妈留给我的。”

&ep;&ep;百城琢磨了一下这话的意思,问道:“你的母亲,也去世了?”

&ep;&ep;“早不在啦!”梁丝桐收了手机,“爸妈都不在了。”

&ep;&ep;在凡间游历久了,百城知道父母双亡会给一个普通人带来怎样的打击,他道:“抱歉,提及你的伤心事。”

&ep;&ep;夜幕低垂,温度降了下来,河风愈发清凉,像一块扑面而来的薄荷糖。

&ep;&ep;今晚的星星格外多,梁丝桐双臂展在后脑勺处垫着,朝天空望去,语调放松地道:“二十年前的事儿了,你知道长安大地震吗?我爸妈就是那会儿没的。”

&ep;&ep;长安城处于地震带边缘,史书自古就有“水出地动,山冢猝崩”的记载。

&ep;&ep;可小震小动了几千年,这座城市仿若受古都王气庇佑一样,始终安然无事。

&ep;&ep;直至二十年前,长安郊县来了场7.8级的大地震,百城曾在电视上看过震中区的惨状。

&ep;&ep;想到自己和三九曾长久生活的地方疮痍满目,百城一时也有些不是滋味,反过来安慰梁丝桐:“世事无常。”

&ep;&ep;“爸妈走得快,也没什么痛苦。我当时只有七岁,身子骨小,家里的横梁倒掉了,那些琴啊瑟啊琵琶啊,全都毁了。我侥幸没被砸中,反而卡在缝隙里活了下来,后来,是解放军叔叔把我救出来的。”梁丝桐虽这么说,眸子却黯了,“嗐,什么叫家徒四壁?就连户口本上,都只剩了我一个。”

&ep;&ep;百城沉声道:“节哀。”

&ep;&ep;梁丝桐摸摸耳垂,才想起今天换了耳钉,语调多了几分温柔:“不过幸而有那枚红豆,我妈说那是她的家传宝物,这么多年来,每每看到它,妈妈的脸仿佛就在眼前。”

&ep;&ep;人大概都是这样,小时候盼望着长大,盼望着能脱离父母的管教,想做什么做什么,这种感觉多酷啊。

&ep;&ep;可真正变成大人后,才发现,原来童年那种简单的快乐,再也寻不回了。

&ep;&ep;“家传宝物?”百城眼皮突突直跳,脱口而出,“你们家……是怎样的家庭?”

&ep;&ep;认识百城以来,这位书店店主一直以高冷形象示人,像一台人形自走冰柜。冰柜突然发问,梁丝桐很是意外,又有些小小的惊喜。

&ep;&ep;他道:“知道我名字怎么来的吗?”

&ep;&ep;百城蹙眉看他。

&ep;&ep;“丝是琴弦,桐是琴面,”梁丝桐道,“我家世代制琴。”

&ep;&ep;长安自<ahref="s:///tags_nan/tangchao.ht"target="_blank">唐朝而盛。有唐以来,舞乐兴起,百城记起长安城最东南的“曲池坊”,曾经就住着不少技艺高超的琴匠。

&ep;&ep;梁丝桐接着道:“你不是曾问我为什么懂宫商角徵羽吗?因为我爸妈就是干这个的。”

&ep;&ep;何止是是音乐,梁丝桐还能看出店里的金丝楠木。

&ep;&ep;百城了然——这下全对上了。

&ep;&ep;回忆总能让人打开话匣。梁丝桐继续道:“我爸妈都是长安郊县人,隔壁村儿的,爸爸家里条件不好,就来姥爷的制琴作坊里当学徒,他刨木头,妈妈绕丝弦,这么一对穷小子和富家千金,一来二去就看对了眼。”

&ep;&ep;“我爸我妈,啧,怎么说呢,特别配,别看他俩性子差得远。”

&ep;&ep;言语间,他露出甜甜的、艳羡的笑。

&ep;&ep;这笑容让百城真的来了兴趣,问他:“差得有多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